爱的分寸
泰兴市长生小学官网欢迎您!   2011-01-04 00:15:31 作者:吴正平 来源:本校 阅读4662人次 文字大小:[][][]

爱 的 分 寸
吴正平
“癞痢头儿子自家的好”,说的是父母往往对自己的孩子有一种天然的偏爱之情。爱孩子,那是母鸡也会的事。我们对子女可以喜爱、疼爱、钟爱,但不可以宠爱,更不可以溺爱,因为这是一种过分娇纵的偏爱。失去分寸的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负担,也是一种祸害。所以,我们要谨慎地把握爱的分寸,爱的火候。
凡事均有个“分寸感”:“多一分则嫌胖,少一分则嫌瘦”,这是容貌体型上的“分寸感”;“不像不成戏,太像不算艺,悟得情与理,是戏又是艺”,这是艺术表演上的“分寸感”;“屋内无字画,是个俗人家,屋内满字画,也是俗人家”,这是陈设布置上的“分寸感”……《红楼梦》中的贾元春以长姊似母的口吻叮嘱:“千万好生抚养,不严不能成器;过严恐生不虞”。充满了辩证哲理,她实际上是在强调抚养教育也要有“分寸感”。“分寸”确实是很难把握的,所以孔夫子说人要到70岁,才能“从心所欲不逾规”,也就是说才能自如地把握“分寸”。一旦失度,没有了分寸感,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。
现在有不少的父母对孩子,没有认真地恰到好处地把握好爱的分寸:上学、放学要接送,这是过分的保护;高档的礼品、玩具,任其吃、玩,这是过裕的生活;真正是放在手上怕冷,含在嘴里怕化。也有的刚刚牙牙学语,就要背唐诗、背圆周率,这是过度的教育;今天晚上去学画画、明天晚上去学弹琴、星期天还得做补充题,这是过重的负担;不看子女的天赋、素质,一心要他上大学、成什么“家”,这是过高的期望……据说这一切都是出之于“爱”。可惜,这些爱虽然不全属溺爱的范畴,但却都是“过”了“度”。爱之过切,则会操之过急,或纵之过宽。过犹不及,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。这是失去分寸的爱,缺乏理智的爱。
把握爱的分寸,没有一个通用的公式,也没有一把万能的钥匙。但是要把握好爱的分寸,我想是否应该考虑这样几点:一、要想得远一点。孩子总归是要长大的,迟早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。我看到有的家长第一天到学校接孩子,第二天悄悄地躲在一处看孩子放学后如何回家,到家后不点明此事,只是表扬孩子能干,以后孩子自然不再需要家长接送了。这种有分寸的爱,实际上为子女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。二、要有一点“就事论事”。譬如子女体弱,有某种特长,或某一方面智力超常等等,就某一点而言,家长完全可以将“特别的爱”给“特别的他”,但只能“就事论事”,不能推而广之。如果凭借某一方面的“优势”,而得到了失去分寸的爱,那么,最终一定会失去“优势”。三、不能以否定、排斥他人来反衬爱。个别家长因孩子在学校受到一点委屈,宁可得罪众人、训斥老师,而舍不得孩子受委屈。这种爱,当然失去了分寸,天长日久就会使孩子有恃无恐,旁若无人,唯我独尊。
“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,往往是有缺陷的人。”我以为教育家马卡连柯这话是不错的;但是,似乎还得补一句:如果父母的爱是缺乏理智的爱,没有分寸的爱,那么培养出来的人,仍然是有缺陷的人!


泰兴市长生小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10-2020   网站管理

  校长:王子建  管理站长:徐厚进 维护电话:0523-87271404  E—mail:476215102@qq.com